第121章身后的顾虑(3 / 4)

都不须有任何顾忌。

当然是杨忠首先发言,“上头的病,比外面所知道的要厉害得多!”他说,“一句话,‘灯尽油干’,说完就完。这一倒下来,整个儿的千斤重担,都在咱们身上。趁上头还有口气,咱们该让他说些什么!”“还不就是派顾命大臣这一档子事吗?”

宇文招搭腔,“反正总不能把老六搁在里面。”“继园,”杨忠看着宇文达说:“你有什么好主意?说出来大家听听。”

宇文达到底是读过几句书的,想了一会,慢条斯理地说:“顾命大臣,多出亲命,从无臣下拟呈之例,倘或冒昧进言,惹起反感,偏偏不如所期,岂非弄巧成拙?”

“这不会。”杨忠极肯定地说,“我有把握。”“好吧,那咱们就想名字吧!”宇文宪用他那为鼻烟染得黑黑的手指,指点着说,“你、他、我,还有他。这里就四个了。”

“八柱国全班。”“不,不!”杨忠纠正宇文招的话,“怎么说是全班?文博川不在内。”“那么就是四位。杨忠、元欣、于谨、李弼,加上咱们哥儿三,一共七位。够了,够了!”

“还应该添一个。”杨忠说了这一句,望着宇文达又问:“你懂我的意思吗?”“杨大人的意思我懂。”宇文达点点头。

不仅宇文达,就是宇文招、宇文宪,稍微想一想,也都懂了杨忠的用意。大周朝的家法,对于“亲亲尊贤”四个字,看得特重,选派顾命大臣,辅保幼主,更不能有违这两个规矩。

但“尊贤”的贤,只凭宸断,“亲亲”的亲,却是丝毫不能假借的,至亲莫如手足,宇文邕又曾受孝静太后的抚养,这样说来,亲中之亲,莫如宇文直,所以顾命大臣的名单中,如果要排挤掉宇文直,就必须有一个适当的人,作为代替。

豆卢宁是额驸,宇文邕的嫡亲姐夫,年龄较长,而且以御前大臣兼着照料宇文赟上书房的事务,派为顾命大臣,不失“亲亲”之义,这样,用此一位沉默寡言的老好人来抵制宇文直,勉强也可以杜塞悠悠之口。顾命八大臣算是有了。

接着又拟定了“恭办丧仪大臣”的名单,这是一项荣衔,也是一项优差,只要列名在上,等大丧告一段落之后,照例有恩赏作为酬庸。

杨忠对于这些无关大计的名单,并无一定的成见,所以宇文直亦是内定的人选之一。但是他定下一个原则,在京的“恭办丧仪大臣”,一律不必赴行宫,只在京里当差好了。

当然,这也是抵制宇文直。当然这是宇文邕身后之事,一纸上谕可了,此时不必亟亟。倒是专办宫廷红白喜事的内务府的官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