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惠洽

唐惠洽(1908年—1937年11月11日),海南万宁县(今万宁市)北坡镇南福村人。1929年毕业于国立中山大学。1931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回国后任南京中央步校少校军事教官兼军事参议院《军学》杂志社编辑。后入南京陆军大学深造。毕业后历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中校参谋、上海保安总团上校参谋主任等职。

人物生平

唐惠洽,字熙如,广东万宁县(今属海南省万宁市)北坡镇南福村人。少年时在广东省立第一中学(今广州市广雅中学)就读,1927年越级考入国立中山大学预科。1929年大学毕业后,投笔从戎,东渡日本入陆军士官学校研读军事。1931年回国,任南京中央步校少校军事教官兼国民党军事参议院《军学》杂志社编辑。

1932年冬,进南京陆军大学第十一期深造。1935年毕业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事训练处中校参谋兼江阴要塞司令部设计委员。1936年晋升上校,被任命为上海保安总团参谋主任,组织训练上海保安总团,使之成为具有御敌素质的抗日力量。

当时,根据《淞沪停战协定》,中国军队不能进驻上海。这样,国民政府只好在上海设立保安处,管辖2个团的兵力,承担名为“地方保安”实为对日军警戒的任务。后来,国民政府将保安处改为保安总团,任命吉章简将军为总团长,对日本侵略军的行动暗加监视及警戒,并于战略要点秘密构筑工事,作好抗战准备,以便正规军有时间抵达作战前线。

吉章简担任上海保安总团长后,十分欣赏唐惠洽的军事才华和为人品行,于是极力请调他担任总团的参谋主任。从此,唐惠洽展其所学,竭尽心力,协助吉章简将军训练、管理所属部队。由于他们两人相互尊重,配合默契,加之对部属能知人善任,训练管理有方,深得上级赞扬和部属的拥戴。在短短的时间里,上海保安总团的战斗素质便有了很大的提高。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日趋嚣张的侵略势头,唐惠洽深深懂得,仅靠上海保安总团的兵力难以保护上海的安全,他寄希望于广大上海民众,积极致力于发动上海民众参加抗日救亡工作。

1937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了七七事变,全面展开了对中国的进攻,上海便成为华东地区遭到攻击的首要目标。

8月13日,震惊中外的淞沪抗战爆发。

在大敌当前,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唐惠洽想到的只是坚决抗战。唐惠洽请缨率部抵御日本侵略军于吴淞至嘉定一线,并给家属留下了催人奋进的遗书:“日方尚不悔祸放下屠刀,我为国家民族争图生存,决心牺牲抵抗到底。万一发生意外,于我殊不足惜,惟望协力抚育儿女成长,教继我志,扑灭彼獠,复仇报国,则我死之犹生也。”11月11日,在安亭指挥部队撤退时,遇日军战机扫射,壮烈殉国,时年仅29岁。

1938年5月,国民政府追赠其为少将。

后世纪念

唐惠洽是优秀的军事人才,抗日爱国革命烈士。他的这种为国家独立、民族尊严而视死如归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永远不灭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因为大多数中国人都具有这种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才得以生存、绵延、发展,永远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其墓原在上海虹桥,后被毁。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市人民政府拨专款在苏州香山公墓为唐惠洽修建了新墓,程思远同志为唐惠洽题写了“抗战捐躯,功在国家”的挽词。

1993年8月13日,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和《上海滩》杂志社主持召开了“纪念‘八一三’抗战爆发56周年、缅怀唐惠洽将军”座谈会。

2015年8月,唐惠洽名列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